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,数字化浪潮风起云涌,在各行各业的舞台上,越来越多的“数字工匠”凭借高超的专业技能走上职业“云端”。他们用手中的操纵杆、电子屏、编程器不断突破技术技能的边界,在重塑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,刷新着大众对传统工人的认知。
数字技术改变职业形态的驱动力源自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。随着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,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正开辟数字化新赛道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《数字中国发展报告(2022年)》显示,2022年,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.2万亿元,总量稳居世界第二,同比名义增长10.3%,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.5%。
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“芯片”,数字技能人才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、助力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。然而,人才短缺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。据估算,当前我国数字化综合人才总体缺口达2500万-3000万人,且缺口仍在持续扩大。数字工匠增强本领、提升技能,既是弥补人才短缺、积蓄发展后劲的迫切要求,也是个人长远发展、实现自我价值的应有之义。
数字工匠要发挥更大作用,需克服本领恐慌,化解技能焦虑。不同于传统工人,数字工匠既要具有现代工业技术水平,又要掌握智能化网络化技能,能够通过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。因此,数字技能的提升不能仅依靠单一工种技能的积累,而是要广泛涉猎多学科、跨行业、宽领域的信息,培养交叉思维能力,构建多元知识体系。
数字工匠要发挥更大作用,需持续深入学习,提升自身能力。数字经济创新性强、更新迅速、渗透力广,这意味着对数字技能的需求并非一成不变。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理念、加速迭代的新技术,数字工匠应保持“空杯”心态,在生产实际中敏锐捕捉产业变革的新需求,并有计划地进行知识和技能的长期储备,唯有如此,才能充分适应人机协同的工作场景,增强自身竞争力。
数字工匠要发挥更大作用,需传承工匠精神,始终追求卓越。尽管数字工匠的知识结构、工作场景、劳动工具与传统工匠迥然不同,但他们身上所呈现的执着专注、精益求精、一丝不苟、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与传统技能人才一脉相承。无论是用键盘和鼠标还原施工现场,还是操纵无人机穿越障碍运送物资,抑或是工业焊接机器人挥舞机械臂,对准毫米级别的焊点发起精度挑战,这些看似轻松的表象背后,都离不开技能人才殚精竭虑地设计、持之以恒地训练、孜孜不倦地探索。
迈上新征程,数字工匠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,要秉持把工作做到极致的敬业态度,传承老一辈劳动模范艰苦奋斗、勇于创新的宝贵精神,努力钻研数字技术,为“中国制造”向“中国智造”飞跃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,在助力数字中国建设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。
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康琼艳)
[责编:宫辞 ]